本报讯(记者单曦玺 通讯员张静)“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社会危险性评分’达87分,同时具备三项高风险指标,远超批捕阈值,建议批准逮捕。”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审查一起批捕案件时,电脑屏幕上AI智能模型清晰罗列出李某具备高风险指标的依据:具有两次相同类型行政违法记录,造成一人多处轻伤,未取得谅解——随着47项因子经过算法加权计算,该模型最终给出定量评分与定性分析,为检察官作出批捕决定提供参考。
这是石嘴山市检察院最新创建的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AI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今年3月,该院探索创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AI智能模型,将该市涉及故意伤害罪、盗窃罪、交通肇事罪三类常见多发罪名的案件带入模型,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办案指导及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因素、犯罪因素、妨害诉讼可能性因素等,细化设置47项评估因子,并为每一个因子进行正向或反向赋分,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进行多维度、数据化分析,为检察官办理一般逮捕案件分析社会危险性提供量化参考。
在研发阶段,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该院随机抽取2024年办理的符合一般逮捕条件的案件20件,运行模型后得出18个案件应当批准逮捕的建议,与实际批准逮捕的一致率达90%;随机抽取2024年捕后判处轻缓刑的一般逮捕案件13件13人,运行模型后建议不捕7人,建议可采纳率为61.5%。
“我们依据验证结果着手对模型进行升级,创建了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AI智能体。”该院普通犯罪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该院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AI智能体已实现根据不同案件犯罪嫌疑人,结合47项评价因子逐一进行分析赋分,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给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建议。该市两级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门已全面推开应用该AI智能体,辅助检察官在办理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案件中进行社会危险性量化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