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坪古盐道是秦巴地区古代盐运贸易的“大动脉”,承载着5000余年盐业文明史与多民族文化交流记忆。如今,这条镌刻着千年盐运文明印记的青石古道,正经历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生”。
2024年以来,陕西省镇坪县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切入点,聚焦古盐道系统性保护难题,探索“检察监督+行政履职+文化赋能”新模式,为守护千年文脉注入法治力量。
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于2024年11月启动后,镇坪县检察院迅速响应,联合安康市检察院及平利县、岚皋县等毗邻地区检察机关,对古盐道遗址开展全域排查。通过实地勘验、专家座谈、文献调取,发现遗址存在保护标志缺失、环境脏乱、垮塌风险等5类问题,危及文物安全与公共安全。
2024年12月30日,镇坪县检察院依法立案,将16处列入名录的盐道遗址纳入公益诉讼保护范畴,同步启动“文物+非遗”双轨调研,深挖“盐背子饭”“五句子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单一修复”向“整体性传承”升级。
镇坪县检察院以司法监督为切入点,通过“检察建议+协同治理+全民参与”三维联动机制,系统性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该院向行政主管部门精准制发文物保护检察建议书,同步组织召开文物保护专题听证会,推动形成“责任共担、监管共促、成果共享”的保护机制;推动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化巡查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常态化巡查监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多维传播矩阵,开展文物法规宣传活动,让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推动社会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守护者”。
(本报记者孙立昊洋 马金顺 通讯员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