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织网破局执行盲区
湖北巴东:畅通刑罚执行快速通道
一纸刑事判决生效后,罪犯却未按期踏入监狱大门,“判实未执”顽疾曾因信息壁垒成为监督盲区。湖北省巴东县检察院将大数据融入刑罚执行监督,自主研发涉法定时限类刑罚交付执行法律监督模型,打造集线索挖掘、分析研判、精准监督于一体的智能监督利器。
谈及研发该法律监督模型的初衷,该院分管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杨仕兵表示,交付执行、社区矫正等环节分散于不同机构,检察机关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全靠手工建台账,耗时费力。而破解交付执行难,就要打破“数据藩篱”。
2023年6月,打通了公安、法院、司法、看守所数据的法律监督模型上线,首批2920条数据涌入,瞬间碰撞出46条精准线索,单日立案10件。
监督发现线索只是起点,有效处置和根除顽疾才是重点。在一次模型推送的预警线索中,一批被判实刑罪犯未收监的提醒引起检察官注意。针对交付“梗阻”,该院在制定“一案一策”的同时,也将一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发给了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全部采纳建议。在法律监督模型驱动下,线索摸排效率明显提升,2023年2月至2025年8月,该院办理案件75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72份、检察建议书3份。
数字监督在财产刑执行领域也发挥了强大效能。在一次职务犯罪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检察专项活动中,检察官发现罪犯陈某尚有18.9万元罚金未执行到位,经大数据比对,陈某还涉及一起民事诉讼案件,诉讼标的25.5万元,案件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由谭某持续归还陈某欠款。该院经与法院执行部门沟通协调,建议执行部门恢复执行本案,将剩余罚金全部追缴到位。2024年1月,剩余罚金已全部执行到位。
“从2023年至2025年,这款法律监督模型不仅是办案工具,更是‘治理引擎’,不仅在本地破解了刑罚执行监督的‘信息孤岛’难题,更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姿态走出巴东。”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嵘介绍说,目前,该模型已被省外100余家基层检察院引进使用。
(本报通讯员何雨洋 张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