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娱乐场

图片

巴比伦娱乐场

图片
许佩琰:致广大而尽精微
时间:2025-09-10  作者:陈洁婷?张逸颖  来源:检察日报-数字检察·科技
【字体:  


作为上海市崇明区检察院数字公益检察办公室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批“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师资的许佩琰,从检7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公益诉讼检察领域深耕细作,研发多个全国推广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所办案例11起入选国家级、省市级典型案例,成为同事们口中频频点赞的“数字公益检察先锋”。

以数字为航

从“公诉人”到“公益守护者”

2021年1月,许佩琰从崇明区检察院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调入公益检察办公室,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从专注于个案定罪量刑的公诉人,到着眼于守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公益代表,她坦言“隔行如隔山,最初确实感到忐忑”。

但这份忐忑中,更藏着对公益保护新路径的思考——传统办案模式下,公共利益受损线索分散、证据难固定,如何让监督更精准?带着这份疑问,她一头扎进公益诉讼检察实务,不仅学深学透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更主动钻研起数据采集、分析等数字工具在公益保护中的应用。她深知,公益诉讼的核心是“公益”,要守护好这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能仅靠经验判断,还需要数据支撑。于是,在角色转变的同时,她将数字思维融入日常工作:外出调查时用移动终端记录现场数据,梳理线索时尝试用表格工具分析规律……这些都为后续深度应用数字技术打下基础。

短短几年,她已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00余件,多起案件因数字赋能而成为典型案例。其中,候鸟保护公益诉讼案对她打造“数字+公益”新范式产生了很深影响。崇明东滩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觅食与农户庄稼保护的矛盾尖锐。为保护农业生产,农民多会架设防护网线,而鸟类常常会被网(线)钩住。如何破解“人鸟矛盾”?在办案过程中,许佩琰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本地化监测数据的困境,如何开启“数据攻坚”?她没有止步于传统走访,而是带着团队翻阅国内外50余篇生态研究文献,从普林斯顿大学迁徙鸟类保护数据中锁定“每年近1%鸟类因防鸟网受伤”的关键依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比对8年来相关农田变化数据,精准测算候鸟活动与庄稼受损的关联区域;实地踏勘千余亩农田时,用移动终端详细记录防护网类型、鸟类活动轨迹等信息,量化揭示了“人进鸟退”的生态损害趋势。

这些数据不仅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更推动了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落地——建立“绿网预警系统”,通过对接电商平台数据实时拦截非法捕鸟网络售卖信息;研究制定《农林渔业防鸟网线使用指南》,依据鸟类活动数据细化防护网规格标准;结合候鸟觅食数据科学规划推动创设“候鸟食堂”。该案最终获评2025“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以数字为翼

构建公益保护“智慧防线”

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经历,让许佩琰系统接触到数字检察的前沿理念,也让她的数字公益思路愈发清晰。在借调期间,她深度参与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建设,参与编撰的《数字检察办案实务指引》成为基层检察机关数字化办案“工具书”。

返回崇明区检察院后,许佩琰立刻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牵头启动数字公益检察项目,尝试打造公益保护的“数字引擎”。她立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促进建成全市首个数字公益检察中心,搭载的数字公益检察办案系统实现了线索发现、证据固定、监督跟进全流程数字化。为破解数据壁垒,她参与崇明区检察院与区数据局共建的“瀛洲数检”创新实验室,探索“数据可信空间”模式——在安全合规前提下,融合生态、农业、水务等政务数据,让分散的数据“活”起来。

针对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这一顽疾,她从多起个案中提炼出“涉案车辆多为重型货车、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高发时段集中在深夜22点至凌晨4点、常往返于工地与偏远滩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这些数据特征,她带领团队研发特种车辆非法倾倒固废破坏世界级生态岛环境资源监督模型,通过比对车辆登记、卡口监控、建筑垃圾运输许可等数据,精准锁定异常车辆834条,追溯违法倾倒点20余处,最终督促清理砂石5.5万余吨,追缴生态赔偿款880余万元,移送刑事线索并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6人。2023年,该模型获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三等奖。

在乡村振兴、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她主导研发的渎职及关联犯罪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类案监督等5个模型更显实效。其中渎职及关联犯罪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类案监督模型通过比对行政处罚、财政拨款、国有资产登记等数据,精准发现国有财产流失线索,获最高检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协助追回损失超2000万元。

以数字为桥

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数字公益不是‘独角戏’,希望能为检察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作为最高检“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的师资,许佩琰将传承数字公益经验视为重要责任。

她精心打磨大数据赋能公益诉讼等课程,把在崇明区检察院和在最高检借调期间参与的具体项目、案例中的经验教训、踩过的“坑”、收获的成效,进行条理化逻辑化的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迁移的方法论。其中有一门课程获评“上海检察机关精品课程”,成为数字公益培训的“标杆教材”。

教学相长的过程,一直在路上。她多次奔赴山东、西藏、新疆、黑龙江等地检察机关授课,针对不同区域公益保护需求定制内容:给生态脆弱地区的检察院讲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模型,给农业地区的检察院讲耕地保护数据比对技巧,给沿海地区的检察院讲海洋生态损害数据评估方法。她分享“瀛洲数检”创新实验室的数据融合办法,得到了兄弟单位的高度认可,推动上海市崇明区、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地检察机关建立《数字检察共建共享合作协议》。

从数据积累到模型研发,从平台建设到经验传承,“致广大而尽精微”正是她工作的写照——用数字技术的“广大”视野发现公益痛点,以精益求精的“精微”态度解决问题。

当崇明东滩的候鸟在“数字防线”守护下自由迁徙,当受损的生态在数据追踪中逐步修复,当散落的公益数据聚成守护民生的力量,许佩琰知道,数字公益的征途上,每一行代码都在书写法治的温度,每一组数据都在托举公共利益的重量。而她,将继续以数字为笔、以初心为墨,在新时代公益保护的画卷上,勾勒出更辽阔、更温暖的法治图景。

(本报记者陈洁婷 通讯员张逸颖)

[责任编辑: 李娜 杨鑫宇 李先硕]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