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林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检察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为抓管理、促业务、提质效的重要任务,以高水平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强调,检察管理是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实践的创新发展对检察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检察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为抓管理、促业务、提质效的重要任务,以高水平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准确把握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宏观管理工具属性
每一个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基于对检察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发现检察业务的趋势、规律、特点,是加强和优化检察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分析的是数据,研判的是质效。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与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制度有许多相似性,如性质上均是检察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对象上均以检察业务数据作为分析研判对象。但不同于业务数据分析研判,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并不是单纯地“围着数据转”。实践表明,单纯地追求数据的好看,只会导致数据的失真、制度的空转、检察办案与检察管理的脱节,对于提高案件质量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研判把握检察办案的规律、特点、趋势,以及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影响办案质效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举措。为从形式上淡化“数据分析”的概念,最高检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将过去的“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调整为“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既研判最高检本级业务质效,也研判全国检察机关业务质效,重在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改进工作,以更好突出“办案质效”的分析研判目的。这是最高检党组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调整,也为如何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出了示范。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针对的是类案,服务的是个案。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通过分类整理、数据检索、分类对比、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客观采集到的某类检察业务案件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挖掘具体检察业务工作呈现出的司法规律,为领导决策和业务指导提供依据和参考。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宏观管理工具属性决定了其所针对的是某一类或几类案件,而非某一具体案件。虽然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是类案的数据情况,但服务的是类案数据后的每一个案件,通过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进而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因此,不能因为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宏观管理工具属性而割裂其与个案办理的关系。要善于通过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从宏观上查找检察办案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让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检察办案的动态,把握检察业务的发展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推动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充分发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贯通“三个管理”的桥梁作用
“三个管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必须一体落实到位。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是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有效贯通检察案件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桥梁。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让案件管理更精细。案件管理侧重于对案件的分配、流程、实体等进行全方位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个案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确保案件分配科学、过程可控、结果公正,是检察管理落实到案件办理全过程、各环节的重要手段。案件管理功效的发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案件管理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相关。案件管理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越高,其管理功效发挥的程度越高;案件管理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越低,其管理功效发挥的程度越低。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能够从宏观层面发现检察办案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虽然这仅是一个趋势性和方向性问题,不能直接反映具体个案的办理情况,不宜作为个案管理、评价的依据,但可以有效指导案件管理措施的改进和优化。对于通过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发现的典型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要善于“解剖麻雀”,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案件管理问题,并通过优化办案职权划分,完善办案流程管理,健全常态化预警、提醒、督促制度等方式,全面加强对案件的分配、流程、实体等管理,以制度化、机制化推动案件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让质量管理更精准。案件质量检查和评查是落实案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相较于宏观的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更加侧重于对微观个案进行检查、评定,对于发现具体案件质量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案件质量检查和评查,虽然能够发现个案中存在的案件质量问题,但这些问题通常仅具有个案价值,不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案件质量检查和评查所针对的一般是一个较短时间范围内的案件,很难发现检察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用,为案件质量管理提供精确指引,推动业务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衔接贯通。如针对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中发现的某类案件撤回起诉率偏高、某些办案主体所办不起诉案件申诉率偏高等问题,可针对某类案件、某些办案主体开展案件质量专项评查,对于发现问题的依法追责;对于发现优质案件的予以表彰奖励,引领带动整体案件质量提升。
切实打牢常态化、机制化做实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工作基础
应勇检察长强调,各级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都要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检察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作为抓管理、促业务、提质效的重要任务。要围绕常态化、机制化做实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完善制度支撑,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打牢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工作基础。
做实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数据质量是基础。检察业务数据质量是科学、精准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基础和前提,而案卡填录作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案件质量评估、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件信息公开等重要环节。案卡信息填录的准确、完整、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后台抓取数据的精准与否,进而影响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本身的质量。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监管,明晰承办检察人员、业务部室、案管部门的案卡填录、审核、监管职责,压紧压实数据质量责任。检察业务管理部门要把好业务数据每周核查、月末集中复查、流程监控巡查三道关卡,持续优化业务数据的日常审核、专项核查和定期通报,持续提升案卡信息填录的准确性,确保业务数据质量。
做实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能力建设是关键。高质量的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离不开高素质的案件质效分析人才。要狠抓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轮岗交流、跟班锻炼、业务轮训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人员捕捉重点业务数据、敏感问题、类案数据和重要异常数据的敏锐度,提高政策把握、法律运用、数据分析研判等方面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对接,建立办案质效分析研判部(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判各类业务数据变化情况,共同分析原因,研究方法对策,进一步增强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要大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积极运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赋能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提升分析研判结果的客观性、精准性、科学性。
做实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结果运用是根本。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结果的转化运用,是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目的和意义。要紧紧抓住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结果运用这个根本,通过将分析研判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案件管理工作举措、案件质量专项检查评查等方式,助推检察管理提质增效;通过将分析研判结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督促有关单位或部门予以改进或完善工作,推动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转化提升。
(作者分别为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