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检察守护永远向前一步
浙江温州:数字化平台促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走深走实
浙江省温州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检察官指导学生申领“动态身份码”。
在浙江温州,强大的数字赋能,让未成年人无法蒙混进入酒吧、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等场所。近年来,为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浙江省温州市检察机关以数字赋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强化预防理念,先后创新推出“动态身份码”未成年人查验应用场景、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跨场景应用平台、涉未保护线索(行刑)双向衔接平台等多个数字化平台,全力守护向阳花开。
一起案件引发一连串深思
2022年底,温州市鹿城区的未成年人小亮(化名)与朋友进入酒吧,饮酒后与他人发生冲突,结果被他人围殴和侮辱。一起简单的刑事犯罪案件,引起了检察官的深思。
未成年人怎么能如此轻易进入酒吧?检察官为此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一些未成年人打扮成熟,没有带身份证,或是身份证上的照片经图像处理成别人的证件照,无法判别其真实年龄,只能放行。”酒吧经营者坦言。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8条中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必须及时堵住这个管理漏洞。”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朱晓丹表示。2023年3月,该院向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
在该局的高度重视下,市县两级有关部门以约谈、自查、联动检查、突击夜查等方式,对酒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非法雇用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售酒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其间,检察官又发现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等新兴业态场所同样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监管盲区显露无遗。
2023年11月,在温州市检察院的推动下,一场对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的专项治理开始了。自2023年11月以来,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共检查电竞酒店278家,查获电竞酒店未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等违法行为9起;检查私人影院等场所64家,立案处罚5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52处。其中,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还将电竞酒店名单导入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并纳入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名单,确保对电竞酒店及时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对私人影院明确包厢应使用可视玻璃窗、取消反锁装置等规范设置。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有没有更高效的办法,让检察机关以监督促治理、以“我管”促“都管”?依托数字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温州市检察院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路径的新课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安锐感同身受。他表示,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潮下,检察机关可以不断深入探究数字赋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一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融通协作,形成加强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的合力。
“亮码”验证让年龄一目了然
“自从有了‘动态身份码’未成年人查验应用场景,一旦出现未成年人没带身份证的情况,查验年龄就不再是难题。”一家私人影院的经营者李女士向记者连连称赞。
今年2月,针对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反映因未成年人没有携带身份证件而无法准确辨别其年龄的难题,温州市检察院联合民政、公安、文化广电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以数字赋能开展保护未成年人的“码”上行动,创新提出用“动态身份码”查验未成年人年龄问题。
据了解,“动态身份码”将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作为公民实体身份证件的有效补充,在个人信息应用、留存、加密等方面具备高度安全性,是温州市公安局承接的国家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政务服务应用试点工作。经温州市检察院与相关部门研究会商后,在电子证照基础上“锦上添花”,推出“动态身份码”未成年人查验应用场景,并发出行业规范告知书,在酒吧、歌舞厅、网吧、电竞酒店、宾馆、私人影院等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或特殊准入场所推广使用。
今年3月,在该应用场景上线不久,未成年人小云(化名)就在酒吧吃了“闭门羹”。当天她想和朋友去酒吧玩耍,但酒吧工作人员见其脸庞略显稚嫩,便要求她出示“动态身份码”。小云不得不使用手机打开“动态身份码”进行扫脸验证,结果显示其“未满18周岁”,只能讪讪而归。
记者发现,由于“动态身份码”是以二维码的形式承载个人信息,在识别时只显示未成年人是否“未满18周岁”,因此能够消除其对“因出示身份证而泄露个人信息”的疑虑和抵触,精准破解了以往被查验者不愿出示身份证的问题。
自推出该应用场景以来,温州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已对经营场所开展使用宣传指导1280余次,开展执法检查1250余次,督促相关经营场所落实对未成年人“亮码”查验措施,劝离未成年人400多人次。
数字“利器”跟进保护未成年人
2023年4月,温州市龙湾区检察院牵头多部门研发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跨场景应用平台,对未成年人受侵害后的就诊检测、发现报告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破解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现难、取证难、保护难等痛点问题。该平台首先在龙湾区医疗系统开展试点应用。
今年3月,一条13岁少女怀孕的异常诊疗线索被该平台自动推送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龙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周锦泽依法提前介入,与线索涉及医院及时联系沟通,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
截至目前,该平台推送强制报告线索42条,查明侵害未成年人线索2条。今年4月起,该平台还被推广至温州全市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和民政系统。
“平台的应用有效破解了相关人员在贯彻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时存在的‘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困境,对于预防、发现、阻断、干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温州市龙湾区检察院检察长陈学志说道。
同样,温州市涉未保护线索(行刑)双向衔接平台的推出,改变了以往部门间涉未成年人保护线索衔接不畅、多向移送渠道未打通、证据效力认识不一、线索发现渠道单一等情况,实现了案件线索排摸全覆盖、涉未案件线索精准挖掘和涉未监督保护的无盲区,不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今年以来,温州市检察机关已通过该平台移送相关涉未成年人线索27条。
“以数字赋能未检工作,是温州市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全面保护、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利器’。”温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志丰表示,下一步,温州市检察机关将持续以数字赋能检察履职,促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走深走实,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史隽 通讯员章洁 王纯)